做为一个术法宗派的存在,却并没有因为中医的没落和自身宗派的式微而断绝了传承。正统的祝由科医术,还依然在像吴冷泉这样的民间隐医中默默的一代代传承。 到了吴冷泉这一代,祝由宗的传承主要分为了五支,这么多年来,除了吴冷泉这一支一直没有任何的传承之外,他同辈师兄弟的其它四支却已有了各自的传承,相比他们当年学艺时孤零零的师徒六个人,眼下这几十个人的祝由宗算是有了那么点中兴的意思。 但是他身为宗主的这一支在数十年中均没有传人,却也是他们祝由宗上下和他吴冷泉心头的一件憾事。 而今天,下了好大决心,在韩老还有方榕他们的影响下,勉强解开了心结的吴冷泉终于决定将王小明收进门里,实在是件很重要的事。所以他才会按照祝由宗宗主收徒的仪式,一丝不苟的在这七星斋开张的头天夜里,举行这收徒典礼。 这也是韩远山肯下山来到聊城,并留在聊城过夜的原因。身为吴冷泉和他师父两代人的知交好友,他怎么会错过这样重要的喜事呢 ? 吴冷泉能放开心结,开馆、收徒,这可是他等待了几十年的大事! “开坛敬天地,符灵请祖师!” 整齐的摆放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和那把亮银色小斧的供桌前,身穿杏黄色道袍的吴冷泉符祭天地,咒请祖师,开始了他的收徒仪式。 门口的墙根下,方榕和赵三都同时绷大了自己的眼睛,带着不同的心态观摩着面前的古老仪式。 在方榕来说,能看到这样的仪式从心底里的真实感情上来讲,主要是兴奋和好奇。他对于小明即将拜在祝由宗门下,倒没有太多的顾忌和排斥。因为他知道,祝由科尽管被普通人们传的神秘和诡异,并且在近几十年也被官方所禁止,但它实质上,却是诞生在医、巫,道这三者之间,真正根植于本土的一门奇技。并非就像外界所传的那么迷信不堪,或者只是心里暗示类的小技。 特别是在这传承了祝由科正道密法的祝由宗手里,它更是一门不容轻觑的医科秘技。否则也不会从传说的上古时代,一直传承到了今天。 再说他事先还请教过韩老,知道这祝由宗并没有太多的清规戒律,更不禁婚娶。 所以他对王小明能成为吴冷泉的传人,甚至于以后可能会传承祝由宗的法统,都没有太多的成见和担心。反而在内心深处,还隐隐为小蒋和他感到高兴。 而对于他身边的赵三来说,此时的心境就要复杂的多。 一方面,赵三也从心地里,为小明能学到一身真本事而感到由衷的开心。但另一方面,也为小明离开自己的护翼,投身到自己所根本不能理解的领域而感到一丝丝的担心和不舍。 原本,他在这次重新出现在聊城的之前,躺在韩远山西厢土炕上的时候,就打算着把小明当做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 因为他自己心里清楚,自己能在聊城,其实也就是在这世上,能继续这么光明正大的亮相的时间并不多,甚至可能比身边坐着的方榕还要少。 随时随地,他都有可能永远的陷入法网,永世不得翻生。所以他要乘他还有时间,尽可能的为自己的那些兄弟们找到另一个合格的带头人。 反复排查过之后,他将目光定格在了王小明身上。 尽管小明和其它几个可以入选的人相比,还很年轻,很倔强,也还很不懂事。可就因为他的年轻,让赵三看到了他的可塑性和进一步培养发展的无穷潜力。因为他除了年轻之外,还非常的有义气和有血性。最主要的是,他能在他觉得对的时候,不顾对赵三的敬畏,敢于说出他自己的看法和道理。 对赵三来说,有这些特点的王小明就已经足够了。他相信在他的**和指引下,王小明能很快的醒悟,并承接起他要交付的这副担子。 所以他近来,才会忽然很严厉的对待小明,在他想干番事业的时候,用最冷淡的方式刺激他,无非就是想让小明他尽快的的成长起来,真正明白他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到那时,赵三才会把自己的真意告诉他,然后再全力把他扶上马。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赵三还会再送他一程,让他稳稳当当的坐上自己现在坐的这个位置。 可是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 在他把王小明刺激起来之后,他却因方榕的暂离而被诸事缠身,分不开身去进一步引导小明。最主要的,是那段期间,他开始犹豫了。 犹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从眼下七星公司的种种动作和设想的投资计划上面,隐隐看到了另外的希望。或许他和方榕他们再努力一些的话,他自己那些在外面混的兄弟们就能很快的漂白,转到七星公司下属的这些正行上来。 如果那样的话,他就根本不用再特意的给兄弟们找一个老大,只需要把公司的规章制度订严厉些就行。相信过上两三年这种正常的严谨生活之后,这些兄弟们也不会再需要一个老大。 也正是这种繁忙和犹豫,让他错过了在恰当的时候给王小明指点迷津的机会。等到他有空的时候,王小明已经跪在吴冷泉门外了。 原本,如果他心里没有那种犹豫,而且性子不是那么要强的话,在方榕回来向吴冷泉求情之前的几天时间里,他还是有机会把小M.bZTd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