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闹脾气,也就是三天两头领着王妃进宫请安。 皇帝也没说什么,直接吩咐皇后好生招待。 这一来二去的,渐渐的大家也便都相信衡王没有造反的意思皇帝也没有赶尽杀绝的想法,新朝氛围更加的好了。 便是在这般上下和睦的氛围中,大周渡过了承平十二年的最后几个月,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后,迎来了永泰一年。 永泰帝没有另外起年号,直接用帝号当了年号了,而在永泰一年的第一次早朝,礼部依例便上奏皇帝选秀充盈后宫。 目前为止新帝的后宫也便只有皇后一人。 永泰帝的皇后自然是原来的燕王妃了,作为钱家的女儿,即便新帝纳妃也动摇不了她皇后的位置,只是她尚未有子嗣,而且便在礼部依例上奏选秀之后,京中竟然流传出了一个皇后因为之前小产伤了身子的传闻,便是不说这个,皇帝以过继嫡子的身份坐上了皇位,便是说即便不是真正的嫡子不是出自皇后的肚子也可以有机会坐上皇位,这不但对于那些即将进入后宫的小姑娘天大的希望,还让皇后处于不利的境地。 可想而知永泰帝的后宫争斗会何等的激烈,将来的皇位争斗又是何等的残酷。 不过永泰帝却驳回了礼部选秀的上奏,以为先帝守孝为名,一般来说,皇帝以日代月,先帝驾崩,新帝依例守孝二十七个月,以日代月,便只是需要守完了二十七日便可以了,更不要说皇帝现在还没有子嗣,这对于新朝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皇帝当务之急便是剩下皇子。 可皇帝拒绝了。 礼部尚书王驰积极尽责,阐明厉害,再次恳求皇帝,御史们也开始做事了,皇帝没有子嗣,于朝堂不宁,于大周不利,哪里能让他任性? 可皇帝态度却很坚决,不选就是不选,他这是要给先帝守孝,谁阻止他便是陷他于不孝之地! 话说到了这个地步了,还有谁敢再继续? 孝道大于天,将皇帝至于不孝之地,这般罪名谁承担的起?尤其是这群将礼教奉做行为准则的文臣。 除了这点固执之外,新帝在其他方面都是不错的,对朝臣宽容,对勋贵宗亲宽厚,大家的日子甚至比先帝在时过的更加的舒心。 而也便是因为大周皇位更替和平完成,新帝与朝臣之间也没有清,朝里朝外一片和谐,原本因为仁宗皇帝突然驾崩而有些蠢蠢欲动的边疆蛮夷也都偃旗息鼓了,没闹出什么大阵仗来。 边境安宁,朝堂和睦,大周呈现出了一片祥和之景。 永泰二年,钱皇后仍未有孕,这更加坐实了她因为小产而伤了身子的传闻了,朝臣们也坐不住了,即便皇帝仁厚,他们的日子也过的很舒心,可是皇帝无子嗣,这对谁来说都不是好事,而且,皇帝登基之前没怎么拉帮结派,也没欠下谁的人情,谁也没有机会挣到从龙之功,登基之后更是不偏不倚的,这对于那些本就身居高位的朝臣来说自然是好事,可是对于那些不上不下或者想更进一步的朝臣乃至勋贵来说,便不怎么好了。 皇帝那边讨好不了,但是这后宫总得努力努力吧? 别说皇后很有可能无子,即便有子,这般长长久久地下去,谁知道会不会有其他变故?就算是庶子,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这要是生出庶长皇子,机会便更大了,就算只是一个普通皇子,有个自家人在后宫,对整个家族来说都是好事! 所以,皇帝选秀纳妃迫在眉睫。 昭阳殿换了主人已经一年多了,不过风水似乎还是不怎么好,先帝之时,元襄皇后在这里受尽了委屈最后命丧九泉,如今的钱皇后久久无嗣,不过她比元襄皇后要好,她有钱家在,谁也不敢轻贱她折辱她。 不过,即便她有钱家当靠山,也担不起善妒绝皇家子嗣的罪名。M.BZtd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