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官伎

官伎 第99节


。李汨吃饭的时候,红妃趿拉着寝鞋取来了一个小匣子,打开之后给李汨看。
  李汨见是两块有着‘诚心斋’的泥金款识墨锭,问道:“这哪里来的?”
  ‘诚心斋’是五代时末代蜀王的书斋,蜀王有爱妃张氏,原来就是蜀中数一数二的制墨世家的女儿。进入宫廷之后,蜀王喜爱她,总让她陪伴左右、伺候笔墨,是为‘红袖添香’。就是那个时候,张氏借用宫廷的财力与工匠技艺,以及自己对制墨工艺的深厚了解,不计工本试制出了‘诚心斋墨’。
  后来五代结束,皇周一统天下,‘诚心斋墨’的工艺也流散在战乱中,无法复原再制了。
  如今市面上若有真正的‘诚心斋墨’出现,读书人得了都是要大呼幸运的...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有些东西他有价无市。
  “逛大相国寺时见到的,和其他一些古墨放在一起,那等古墨有真有假,摊主也只当这是仿制之物。我细细地看了,倒觉得是真的。买回家后再三看了,终觉得是真的——你觉得呢?”
  红妃与李汨说话也越来越放松了,也开始‘我啊我’‘你啊你’的了。
  “是真品无疑了,娘子运道很好。”李汨搁下了碗筷看的,他是书画上的大家,辨认这种东西很轻松——他少年时一开始进学,笔墨纸砚无一不是精品,说的明白一些,就是从小接触的多了,这个时候自然好辨认。
  红妃也不是搞不到一块‘诚心斋墨’,只是这样淘宝捡漏是有其中的快乐的。
  这会儿李汨点头了,她便收起其中一块,另一块用香囊装了,放在李汨的衣袖里:“见者有份!”
  第124章 秋海棠(4)
  卢绍祯抵达‘明园’时,正是华灯初上。这座在京师也颇有名气的私家园林,今次也打开了大门,并且装点一新。他忍不住与身边同行的友人道:“明园的‘枫池’相当值得一观呢,今次就算别的什么都没有,也不算白来了。”
  “怎会白来?”友人露出‘你知我知’的表情:“我说你,就算之前多在地方任职,又对风月之事不感兴趣,也不该如此生疏罢?这可是‘揭花榜’前最有趣的事了——就如同唐时的科举,你知道唐时科举与如今科举的不同吗?”
  “知道一些,没有如今这样大的规模,虽说史书上对此大书特书,但其实唐时科举只不过是朝廷用人的一个‘补充’。而且,唐时科举没有如今的规矩,如今一些看来是舞弊、勾连的行止,当时却是再正派不过的。唐时科举,说是科举,可能考中的几乎没有寒门。”
  “正是如此呢,不过我要说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唐时科举的传统,地方上的读书人入长安之后,会在考试之前四处投拜帖、文章。这是在造势,也是在为自己找靠山,若没有大人物‘保举’,就算是真有才华,也很难在科举之中脱颖而出。”
  “你看看,如今是不是一样的?唐时的王公贵族们,其实也挺喜欢捧自己欣赏的年轻人的,既能提前笼络人,雪中送炭可是大人情。又能显示自身的权势,热闹一番,交游往来的...”
  眼下在明园举行宴会的是李尚书,而这次宴会的名目是红妃感谢一直以来关照她的客人。李汨最终拜托了李尚书替他主持红妃揭花榜前的一些必要准备活动,李尚书辈分大、在花界的人头熟,身份也很超然,这时替红妃保驾护航是很合适的。
  而且他本来就是第一个捧红妃的‘大人物’,在李汨无法出面的情况下,他来做这件事,于情于理都是很合适的。
  在‘揭花榜’之前,拥有参与名额的娘子们都会主办各种活动,四处笼络人,这对于常在行院中走动的人,本身就是一场盛会了。特别是对于某些‘多情’的人来说,这阵子可以说是天天做客、夜夜笙歌,成为了很多娘子的座上宾。
  这是‘揭花榜’前的狂欢!每当这种时候,很多京师之外的花界老手们也会慕名而来,在东京呆上几个月,从揭花榜前的‘幕前活动’,到揭花榜之后的‘庆祝活动’,等到一切都完毕了,才会心满意足地回到家乡去。
  这几个月的东京,涌入的有钱人会达到一个高点,本来就物价高昂、富贵迷人眼的京师,这段时间这方面会更加夸张。不过,生活在这里的普通百姓也不会抱怨,一方面涨价的东西都是针对有钱人的奢侈品,和他们关系不大。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们这些人挣钱的好机会。
  就像是腊月里水土贵三分,但小商小贩小工们还是喜欢腊月,忙一个腊月有时要顶半年辛苦呢!
  “说起来,你这位权知开封府能来,也不是静极思动,忽然对‘揭花榜’感兴趣了罢?定然是襄平公托付了你,这才来与师娘子撑场面的。”友人玩笑地看向卢绍祯,见卢绍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之后就又笑了:“要我来说,你是该来看看,哪怕没有襄平公托你,你也该来。”
  “这是什么道理?虽说这等热闹看着是好,可说到底不过是汰侈奢靡之事。喜欢的自去喜欢,旁人无力干涉,可不喜欢,这难道不是更好?”卢绍祯其实是有些不自在的,他平常在场面上也是有应酬的,所以叫几个小娘子来佐宴、侑酒,也是有的。但他到底不是风月场上的子弟,更多就有些‘力有未逮’了。M.bZTDSW.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官伎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