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他到四川上任之后的第一份奏折,康熙对这份奏折是又圈又点的,夹行也写,折子后也写,年羹尧上了五条建议,康熙让他具题四条,还有一条随他的意思办,对年羹尧请求罢免一省布政使卞永式之事,康熙竟然说“一点不错”,最后老康还叫把自己朱批过的折子“原状发回”,不叫内阁发回誊抄版的。
四阿哥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对年羹尧如此得康熙宠爱是有些欢喜有些愁,欢喜的是自己门下的人得圣宠,自己的脸上也有光彩,愁的是,这个年羹尧太过年轻气盛,如此不知收敛,也许将来会惹下什么祸事,到时候如果连累到自己府里那就不好了。
而云锦听了这事之后,却是感慨万千,原来这个年糕在康熙的时候就已经如此这般了,可见得他最后嚣张无比的样子,并不全是雍正惯的,康熙的责任也是不容忽视的。好倒霉的卞永式,居然被年羹尧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成了他用来压服众人的牺牲品。
康熙可不管他对年羹尧如此的宠爱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或者是他知道却不理会,也有可能是他故意而为之,反正他的心思谁也猜不透,他也不想让人猜透,做为一代帝王,保持神秘感也是必须的。
康熙对有些事情要保持神秘感,不想让人琢磨明白,但他对太后的孝顺却是明明白白的想让大家看到、让大家知道、让大家传颂的。在三月初十,康熙的万寿前几天,他请皇太后在畅园的雅玩斋进膳,并一起观赏梅花,当时母子相伴,品茗闲谈,真是情意融融。老康高兴之余,还诗兴大发,吟诗一首:“当年梅雪伴,今岁暮春迟。银杏舒新叶,木兰盖绿枝。花当亭畔发,香逐雨中移。别殿陈鲜蜜,尚方献瑞芝。老来舞膝下,珠草到仙墀。敬上乔松祝,欣瞻王母仪。捧觞称寿句,进酒问安词。地润铺红萼,波澄敛玉池。高峰多爽气,绮树得丰姿。漏转催辰半,表行近画奇。承欢同家日,孝思莫违时。会庆思经义,千秋古训垂。”
其实这也不是康熙第一次写诗来舒发自己对太后的母子之情,在他每次出巡之时,总要千方百计给嫡母送去关怀,表达自己思念之情,在旅途之中,也常常以诗言怀,抒发对嫡母的眷恋之情,如“长乐慈颜两月违,白云迢递恋春晖。轻舟不糸兼程进,应话民风坐漏稀。”,再如“猎猎寒风劲,駸駸班马闲,勤劳因国事,计日对慈颜。”等等等等。
在赏梅之时,太后也想到了云锦在她圣寿时送来的桃花,就问康熙,到他万寿之时,是否真的能有新鲜的桃子送过来,康熙笑着说道,自己问过四阿哥了,说现在桃子已经长得很好了,到自己寿诞之时,肯定能够成熟了,太后听后,自然也是高兴的不得了。
等到康熙万寿之时,虽然这时九阿哥的门人那边早就已经有新鲜的暖室蔬菜上市了,但是一来九阿哥他们是为了利润,得利最快的还是种菜,自然就没有种什么水果,再有就算是他们移植果树过来,时间上也是来不及成熟的,所以雍亲王府送过来的带着新鲜的桃枝桃叶的新鲜桃子还是引起了众人的惊叹和羡慕。
另外,三月份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康熙命张玉书、陈廷敬为总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为修纂官,开始编纂《字典》,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康熙字典》。这个字典是依据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加以增订的,对两书错误之处,《康熙字典》还做过一番“辨疑订讹”的工夫。
《康熙字典》从康熙四十九年开始编纂,历时六年,于康熙五十五年才成书,它收字相当丰富,共收录了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在很长一个时期内都是我国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华大字典》出版,达四万八千余字,才超过了它),它采用的是部首分类法,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可以供使用者检阅。除了僻字僻义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这些例子又几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见”的古书。
只是这个《康熙字典》已经与历史上的那个不太一样了,因为它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拼音。(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M.BzTd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