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皇兄何故造反?

第271节


番话是真心实意,他是真的,为平越军民的遭遇而感到感到深深的自责。

    黄镐的一封军报,带给群臣的是震惊,带给于谦的却是愧疚和自责。

    这份军报被宣布以前,朝廷上下,除了朱祁钰之外,包括于谦在内,对于苗地的局势,事实上都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认知。

    这也是朱祁钰坚持要立刻撤换总兵官的原因所在,平越,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但是于谦毕竟是于谦。

    时至今日,他的身份地位,声名威望决定了,即便是他想要辞官,也不会那么轻易。

    左都御史陈镒立刻便上前,道。

    “陛下,平越被围近七个月,实乃朝廷决策有失,王骥指挥不当,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王骥身为征苗总兵官,前线战略皆为他视情况而定,兵部只能竭力保证后勤供应。”

    “如今平越军民陷此境地,实乃王骥战略制定不当,平叛不力,绝非于尚书一人之过,岂可全然归罪于兵部。”

    很显然,短短的片刻时间,陈镒已经做出了决断。

    相对于王骥,明显是于谦对于朝廷来说更为重要。

    何况,平越的这份军报一公开,王骥指挥失当,忧惧避战的罪名,算是坐实了。

    与其两个人都陷进去,不如就让王骥来担这个罪名。

    首辅王翱也出言道。

    “陛下容禀,自土木之役以来,也先步步紧逼,朝廷局势殆危,边境大战一触即发,于尚书临危受命,整顿京营,协理边务,朝野上下齐心协力,皆关注于边境战事。”

    “此番大战,兵部事务繁杂,加之土木之役后,兵部郎官多为临时拔擢,不能谙熟部务,惟于尚书呕心沥血,勉力维持,方有我军大胜。”

    “彼时社稷危难,神器殆危,朝廷两面用兵,难免一时兼顾不周,恳请陛下仁慈宽宥,慎加思虑。”

    这话说的其实也有道理。

    自去年八月以来,土木之变,也先逼近,天子登基,紫荆大战,一直到十月底,才算是勉强安稳下来。

    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月,兵部也没闲着,协助工部整修边墙,盘点兵员,发放抚恤,补充边境军马,防备也先卷土重来,忙的团团乱转。

    相对于西南一隅来说,明显是边境的安危更加重要。

    等这边整顿的差不多了,年节也就到了,后面的事情,群臣也都清楚。

    天子在除夕日召于谦进宫,态度坚决的要撤换征苗总兵官……

    王翱的表态,受到了在场不少官员的认同。

    “不错,陛下,于尚书为朝廷呕心沥血,夙兴夜寐,土木之役后,朝廷殆危,于尚书临危受命,朝廷衮衮诸公,无可越于公者。”

    “陛下,苗地之事,实乃王骥之过,非兵部之失,事有轻重缓急,于尚书助陛下力保社稷,解边境之危,未曾顾及西南,纵有失职,也情有可原。”

    无数的官员纷纷站出来,替于谦求情。

    面对着这样的场面,李贤咽了咽口水,悄悄的站回了远处。

    他受到的吩咐,只是从于谦手里拿回京营而已。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M.BZTdsW.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皇兄何故造反?下章